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5/18/004280.html

等待处理…

一个工匠的“守旧”与“不守旧”

——记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大兴

点击量:168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说到工匠,既有那些“高精尖”领域里的技术能手,也有在各行各业练就绝活的能工巧匠,他们既是一个个普通劳动者,更是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技术保障,他们用双手和智慧把工匠精神代代传承,引领着社会的优良风尚。

日前,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评选出了20名“都江堰工匠”,以制作传统精美鸟笼为生的聚源镇泉水社区手艺人张大兴名列其中。说他“守旧”,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与竹为伴,把传承川派鸟笼的民间技艺作为毕生的追求,不曾有过半点动摇,因而他被推选为聚源竹艺艺术协会会长;但是他从多年来在花鸟市场摸爬滚打中,摸索出一套创新传承川派鸟笼制作技艺的方法,还取得鸟笼外观设计专利,并在互联网上发表对竹编工艺的独到见解,又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守旧”的人。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金奖得主、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大兴的鸟笼生涯,感受这位民间手艺人用双手为人们编织的老旧时光。

传承“川笼”技艺 永葆匠心本色

鸟笼始于唐朝,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传统鸟笼工艺在清乾隆年间达到极盛,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品味和价值都达到了巅峰。传统鸟笼的制作根据地域和特色衍生出几大派系,包括北笼、南笼、广笼、川笼。川笼工艺秀丽而精美,与川人的灵气、简洁、朴素、含蓄相融合,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端庄高雅的独特气息,工艺技术影响重庆、云南、贵州等地。

张大兴作为川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不仅有纯熟的鸟笼制作技艺,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研究型艺人。为了传承和发扬川笼技艺,他发表了《川派主编鸟笼工艺》《川笼的发展与探讨》等十篇关于川派鸟笼的文章,在全国的鸟笼制作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他说:“川派竹雕鸟笼以都江堰聚源、彭州雕刻的鸟笼为代表,其竹雕鸟笼利用竹质不同层次的光线反光作用,构图讲究、刀法细腻,以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和鎏青雕表现雕刻技法,并将传统竹雕、玉雕与木雕艺术与川派鸟笼巧妙结合,特色鲜明,自成一体,深受广大鸟笼爱好者的喜爱。”

从学徒到师傅,再到手工艺大师,从业20余年,张大兴不仅传承了川派鸟笼的精妙技法,还在笼衣、顶布、笼钩上进行了创新实践,独创了“嵌丝制笼工艺”等技法,使得川派鸟笼更加精致和考究。2011年,张大兴获得“全贴青画眉鸟笼”和“全贴青靛颏鸟笼”两项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记者采访期间正好碰见张大兴在精心刻画一支笼钩,他说:“好比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会让人记忆深刻一样,笼钩的品质决定了一款鸟笼的品相和内涵,也体现了玩家的品味。”

在创作精品鸟笼时,张大兴主张回归传统,极力赋予作品年代感,在鸟笼和配件的制作上他都力求精益求精,也就不难理解他的一款陈化8年雅竹镶嵌百年老竹丝、金丝的画眉鸟笼价值在业界已经飙升百万。慕名而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但大部分都被张大兴婉拒了。他告诉记者:“我们手艺人,靠的是吃苦耐劳,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收徒弟方面,我们都会秉承‘做事先做人’的原则对学徒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对学徒的天赋、品行和决心充分认可后才传授制笼技艺,使得川派鸟笼技艺得到真正的延续和传承。”

不做“笼中鸟” “触网”闯市场

尽管鸟笼的艺术价值越来越被市场认可,由于鸟笼消费属于小众市场,靠制作鸟笼为生的手艺人经济回报并不高,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不少手艺人还面临失业或者改行。

就在2016年上半年,张大兴与聚源镇几个志同道合的同行决定抱团发展,成立了都江堰市聚源竹艺艺术协会,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川派竹编鸟笼技艺。由于在行业中公认的技术和口碑,张大兴当选为第一任会长,他提出的“开拓市场才是行业生存之道”的发展理念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认可。于是,协会组织会员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各种高规格比赛,不断在各种场合亮相展示川派鸟笼,使得川派鸟笼在全国有了更高的知名度。2017年,一个名叫卫泽林的山西青年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学成后把川派鸟笼技艺带回到山西老家。据卫泽林反馈,川派鸟笼在当地深受欢迎,自己也开始在山西鸟友圈小有名气了。

和别的手艺人相比,张大兴是一个善于挑战自我和接受新事物的人,他认定传统民间手工艺不能封闭自己、孤芳自赏,开放的互联网是一条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只有初中文化的张大兴在2006年花了2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开始自学打字和上网,利用网络来学习和交流制笼技艺,成了他们手艺圈子中第一个“触网”的人,他的很多创新工艺灵感也来自网络学习,慢慢开始有了网络订单。

张大兴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以协会名义建了一个行业网站——四川竹艺传承网,把所有会员的信息和作品上传到网上,会员们通过网络接到的订单逐年增加。去年,协会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介绍川派鸟笼的制作工艺,邀请名家开展竹艺赏析,提供竹艺交易拍卖等资讯,把川派竹艺的传承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近年来,协会蓬勃发展,对川派竹艺知名度和市场的拓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曾想放弃这门技术的手艺人也看到了希望,不少新会员也陆续加入进来。张大兴也非常欣慰,他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不愿意看到这门民间竹编工艺失传,我有义务让川派鸟笼发扬光大,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像我们一样的手艺人能通过灵巧而勤劳的双手过上体面的生活。”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