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西控”战略,扎实推进“项目年”“全面落实年”各项工作,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达到预期水平,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综合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384.8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45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16.89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36.2:5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8%、29.9%、65.3%,分别拉动GDP增长0.37、2.3、5.0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446元,增长6.8%。
年末公安户籍户数24.74万户,户籍人口62.22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69万人,城镇化率60.2%。全年出生人口5965人,死亡人口46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9‰。
年末全市共有“四上”企业3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9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39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业93家;限额以上商业10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47家。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GDP的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拉动GDP增长0.3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12.08亿元、林业增加值3.18亿元、牧业增加值11.06亿元、渔业增加值2.1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6亿元。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4.3万亩,比上年增长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万亩,下降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69万亩,增长2.3%;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0.82万亩,增长8.6%。全年粮食总产量10.32万吨,同比增长0.2%;油料产量2.56万吨,增长3.3%;蔬菜产量22.45万吨,增长8.3 %;肉类产量3.42万吨,增长5.6%;瓜果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9.4%;茶叶产量0.23万吨,同比增长2.8%。
三、工业及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9.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占GDP的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8%,拉动GDP增长2.2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主营业务收入156.36亿元,增长30.1%;利税总额27.25亿元,增长61.8%;利润总额15.42亿元,增长53.7%;总资产贡献率12.4%;产销率97.1%。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9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占GDP的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拉动GDP增长0.0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7.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75.22亿元,增长23.3%。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03.1亿元,增长5.5%;技术改造投资53.39亿元,增长7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05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5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8.86亿元,下降1.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0.91亿元,比上年下降7.5%。商品房销售面积117.03万平方米,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87.56亿元,增长14.2%。商品房待售面积20.4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49.2%。
五、旅游
全年旅游业增加值〔3〕80.81亿元,较上年增长21.4%,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游客2488.74万人次,其中城市游接待游客696.35万人次,景区游接待游客812.2万人次,乡村游接待游客980.1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33亿元。
获评“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设立四川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都江堰水利工程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殊荣。城市文化品牌加速衍生,成为全国首个大熊猫友好型产品认证推广示范市,成都双遗马拉松、西部音乐节、中印瑜伽节等城市节会成为融合体育、音乐、社交等时尚元素的城市文化品牌。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86.26亿元,增长4.8%;餐饮收入40.65亿元,增长26.4%。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0.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3%,汽车类下降9.1%。
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完成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82.1亿元,增长 10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20.5亿元,增长9.6%;住宿业营业额5 亿元,增长16.6 %;餐饮业营业额 48.1亿元,增长19.6 %。
七、对外开放
全年实际到位内资1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实际到位外资5471万美元,增长18.2%。全年进出口总额8585万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049万美元,出口总额2536万美元。全年新签约引进项目33个,其中重大项目19个。按产业分,旅游产业项目9个,投资总额347亿元;服务业项目10个,投资总额156.78亿元;房地产业项目1个,投资总额5亿元;新型工业项目3个,投资总额12.5亿元;现代农业项目5个,投资总额207亿元;总部经济结算类项目5个,投资总额0.82亿元。
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增至20个,位居成都区(市)县第一,新增“海外都江堰”德国、加拿大推广站。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等4个国际组织,清明放水节成为与国际灌排委合作倡导水生态文明的开放平台。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96批次,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2018)中国40佳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称号。
八、交通和通信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583.81公里。全年新改建村组道路(农村公路)11.47公里。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9.8万辆。全年公路客运量9036万人,客运周转量20692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519万吨,货运周转量21114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7.64亿元,比上年增长0.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9.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7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68万户。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1.9亿元,比上年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20.39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06亿元,下降0.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9.37亿元,增长1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5.62亿元,增长8.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1.11亿元,增长14.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0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
年末共有单设小学27所(含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5389人,专任教师2348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23882人,专任教师226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655人。全市3-5岁儿童入园率为99.48%,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69%,普通高中毕业率为97.79%;本科上线2234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市级文艺社团协会57支,文化馆1个,文化站(活动中心)19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全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8次。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2个,卫生技术人员61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61人),实有床位数6843张。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1.36‰。应急献血完成率达103.1%,应急献血总人次2350次。
年末,全市已配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839个,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体育场地160.9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2.58平方米。全年开展体育培训5000人次。成功举办2018年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世界体育舞蹈节、虹口国际漂流节、成都摇滚马拉松赛活动。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32元,比上年增长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271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2元,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46元,增长10.7%。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1%,38.7%,分别下降0.2、0.4个百分点。
表1:2018年人均收入支出情况表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7.27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5万人,参保率达98.5%;参加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人数 25.65万人,增加1.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16万人,增加1.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万人,增加2.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5万人,增加0.63万人。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29%,城镇新增就业792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01人,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9%。全年城乡低保累计保障93011人次,发放保障金3114.4万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4494人次,资金1492.67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3817人次,资金1057.86万元;实施零时救助1285人次,资金483.39万元。发放惠民殡葬补贴225.11万元。全市在册孤儿人数49人,发放救助金61.8万元。投入资金1714.17万元,资助1585名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十三、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公交车路线达到38条;年末实有公共营运车484 辆;延时服务公交线路6条。年末共有出租车665辆。
全市天然气用户24.11万户,总供气量12759万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25.98亿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量5.34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5.34亿千瓦时。
全市空气自动监测子站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257天,优良率达72.6%。森林覆盖率达60.2%;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都江堰市统计年鉴—2019》 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旅游业增加值是通过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取得基础数据,并建立旅游业测算数学模型进行核算。
〔4〕公报中旅游、交通、通信、对外开放、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都江堰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