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5/10/004214.html

等待处理…

来到都江堰
怎能不看《放水大典》

点击量:63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多年前,余秋雨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而如今,海内外游客都知道,要真正了解都江堰的水,还得看一场名叫《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的演出。

在最初的热潮之后,一些地方的大型演出已悄悄退出历史舞台,而《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仍在默默坚守,让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感受悠远的水利文化和绚丽的川西民俗。正是因为有了一批人的辛勤付出、埋首耕耘,《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亮相首都 一场演出的惊艳

在采访四川都江堰丰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星时,他兴致勃勃地谈到了前几天《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在北京亮相时的情景。4月29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主办的“四川好水·天府名茶”品牌鉴赏推介活动在京举行,都江堰景区携手《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参加了此次活动。都江堰《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演职人员向海内外嘉宾展示了天府之国独特的水文化。

刘星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主题是‘四川好水·天府名茶’。一提起四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庶的天府之国,这里自古就是水资源丰富、水文化悠久的宜居之地,物产丰厚,农商业都十分发达。如果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后,就知道四川之所以能成为人人称羡的‘天府之国’,离不开建造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就不可能有 ‘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他幽默地说:“都江堰水利工程不能搬到北京去展示,但是浓缩了2000多年水文化的《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是可以让首都人民一窥真容的。”

据悉,微缩版的《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场节目第一个登台。在LED屏背景下,主祭祀官宣读祭文并宣布“砍杩槎、放水”!在歌舞《好一个都江堰》中,参会人员深切感受到了放水大典的宏大气氛,了解到源远流长的天府文化。

据史料记载,自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逢到冬春岷江进入枯水期后,当地官员就会带领民众用竹笼和杩槎截流,清理河道避免沙石淤积。岁修完成后,春灌放水时都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纪念李冰治水之功,也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便是放水节的由来。自1990年都江堰恢复放水仪式以来,每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都举办得浩大隆重,古城内外万人空巷,老灌县人都知道:这个节日最盛时,比春节还热闹。虽然都江堰放水节享誉海内外,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游客不能一睹真容。而《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以实景演出的形式,将放水盛况和悠久的水文化常态化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10年坚守 李冰精神的延续

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他到都江堰10多年,最欣慰的是通过《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这个项目凝聚了一批人。整个演出团队有近400名演职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群众演员,他们纪律严明,责任心强。这位负责人感慨地说,从首次演出到现在,近10年时间,居然有20多个人从来没请过一次假。这也是《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之一。今年五一小长假,《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就接待了5000余名观众。如今,《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每年演出300余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

据了解,早在2010年创立之初,《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就被列为成都市重点项目。开始演出后,其重要意义被社会各界公认,2013年底被省旅游局、省文化厅联合评为“最受游客欢迎旅游演出”、“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依托独特的遗址剧场,通过大型实景演出的艺术表演形式,诠释着天府之国人民的丰衣足食以及从容悠闲的幸福生活。游客到都江堰市旅游,除了游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还要看一场《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

《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经过数年演绎,数次改版,日臻完善。目前整个演出包括《放水大典》《秦汉之春》《唐宋之夏》《明清之夏》《当代之冬》和《拜水感恩》等篇章,不仅还原了古法放水节仪式,还升华了放水节的意义:感恩岷江,崇尚自然。

面对旅游市场的新形势,《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之中,目前,这场演出的现场已成为众多学校研学活动的目的地。今年4月3日,《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就接待了来自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的同学们。师生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演出,并参与其中,有同学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都江堰》的诗歌,有同学甚至上场做起了主持人。现场还专门增添了动手实践环节,非遗文化传承人教同学们运用简易的竹条来制作“竹笼”,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争先恐后地完成了“竹笼”的制作。看着成品,大家被古人的超绝智慧所震撼。

如今,《放水大典·道解都江堰》已荣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道解 供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桑葚熟了踏着微风去采摘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