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落实 “两个率先”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和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以及都江堰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工作部署,紧扣开放国际化、旅游全域化、城市公园化“两个率先”核心任务,聚焦聚力全域旅游发展、公园城市建设、主导产业升级、国际开放拓展、新旧动能转换、治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奋力夺取“两个率先”首战之胜。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 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大力实施产业功能区“承载能力提升、项目招引促建、产业要素聚合”三大攻坚行动,促进产业功能区出形象、出亮点、出效益。
●培育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形成新增长极
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150人。
新(改)建道路17条,加快推进配套项目建设;完成金马河2号闸坝、产业功能区专业楼宇建设。
加快形成集文旅商圈、主题乐园、品质酒店、康养旅游于一体文商旅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四川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适旅转型发展
有序实施现有企业“二次开发”和适旅改造。
瞄准户外用品、游乐设施设备、低空飞行器、旅游文化工艺品等细分门类,开展精准招商。
全年清腾工业用地400亩,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0%。
启动蒲阳河沿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完成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0%、工业投资40亿元。
●绘就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大美画卷
打造集生态农业、田园颐养、乡村旅游高度融合的产业功能区。
推动文体旅商养多元化植入,营造高品质农旅融合消费场景。
实施13.5公里沟渠、25.4公里田间道路建设;完成天马谢家院子等3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打造南溪工匠村等20个特色村落。
新创建“三品一标”5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家,创新培训、引育农业职业经理人220人。
聚焦全域旅游发展 打造多元化旅游消费中心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和“天府青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构建旅游商圈和多元消费体系,做大国内外旅游市场份额,推动门票经济走向产业经济。全年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境外游客突破8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1100元。
●塑造国际化旅游产品
加快建设现代高科技治水博物馆、李冰纪念馆。
构建“一区一谷一园”熊猫旅游国际化窗口,衍生开发熊猫主题游乐、熊猫主题酒店、熊猫创意产业。
加强沿山片区游线连通、资源互补、客源共享,培育山地探险、登山攀岩、度假野营等定制式山地旅游产品。
●塑造复合型消费场景
加快15个高端品牌酒店建设,培育15家特色民宿,住宿业增加值增长10%。
引进文创企业10家,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
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旅游产品转化。
建成仰天窝绿道枢纽等7个绿道驿站。
●塑造舒适型旅游环境
加快引进休闲书吧、文博展馆。
建成仰天窝旅游停车场;新(改)建20座旅游公厕。
推广“一键游都江堰”,在交通出行、消费购物、在线购票、酒店入住等方面提供掌上便捷服务。
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加强网上订餐等新业态监管。
开展全时旅游咨询服务及投诉受理。
突出宜居宜游特质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主动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激活绿色价值、补齐城市短板、塑造城市特质,在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中作出示范。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勘界定标。
加快建设“山长制”智能巡护和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保持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
建成小型空气标准监测站20个,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3%,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增加3%。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数字化综合监管平台,实施1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张家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城区2.5环内排水管网体系改造。
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
●着力做美城乡形态
全面整治重要景区、城市河道沿岸“两违”建筑。
新增绿地10公顷,实施立体绿化6000平方米。
打造花园式街区,打造精品院落4个。
新改建农村垃圾房100座,创建18个省级“四好村”、19个成都市级“四好村”。
建成锦江绿道都江堰段、走马河和蒲阳河绿道城区段、金马河绿道示范段;全年建成绿道90公里。
●着力提升宜人气质
完成M-TR旅游客运专线土建施工,实施青城山旅游交通枢纽、都江堰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TOD综合开发。
建成万汇学府、力宝医院等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育医疗设施。
推动5A级景区率先实现5G商用。
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0个。
建成仰天窝熊猫文化地标。
打造灵岩书院国学教育基地、青峰书院孟母教子幼学基地,布局建设竹雕、川派盆景一批传统技艺传习所、手艺坊。
拓展全球开放视野 持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以国际化视野、开放性思维、现代化理念,全面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区域竞争力的开放之都、创新之城。
●增强国际旅游影响力
新建3个国际友城,新增2个“海外都江堰”推广站。
办好双遗马拉松、中印瑜伽节、世界体育舞蹈节等国际赛会。
●增强区域协同融合度
深化与汶川、康定、九寨沟等区域旅游互动开发,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推动12个成都市级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实现到位内资125亿元、利用外资0.6亿美元。
●增强改革创新紧迫感
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加快旅游股份公司上市。
探索推进“农业融资信用保证保险”。
培育国际化创意经济。
推动数字文创、数字农业、数字旅游发展。
●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
完善重大项目行政审批会商制度和专班服务机制,开通重大项目投资“全生命周期”并联审批绿色通道。
出台精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措施,探索民营企业代表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听证会制度。
坚持为民服务宗旨 着力化解民生难题热点
始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办好民生实事,有序投入、有力落实,一件接着一件地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有效提升公共服务
培育成都市优质学校1所,建成投用永丰小学,新培育各级名师109人。
推动市人民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二期主体建设,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40%。
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公益培训5000人次以上。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
全面完成对口帮扶康定各项任务,推动3个经济薄弱社区、33户产业帮扶户增收致富。
加强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援助。
探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病组分值付费工作。
改造棚户区300户、老旧院落4个,实施地灾避让搬迁40户,建成环卫工人作息房6座。
完成金马河8.8公里水毁堤防修复、山溪河77处安全隐患整治;整治危旧桥梁6座、水毁道路47处;提档升级农村道路13公里,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户数3.94万户。
●深化社区发展治理
乡镇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覆盖率达50%。
实施社区营造示范项目15个,建成社区综合体2个。
新建“群众工作之家”251个。
新建“平安智慧小区”100个。
强化依法高效行政 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驰而不息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当好推动“两个率先”的答卷人。
●建设法治政府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
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建设效能政府
合理配置行政部门及内设机构,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开展政府系统“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优化网络理政平台应用功能,拓展网络理政内容和范围。
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
●建设廉洁政府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本报特别报道组记者 胡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