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在外,有时候回到都江堰,我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
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亲友之间串串门,吃吃饭,似乎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新鲜,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家乡于我,有时仿佛候鸟迁徙时的落脚点,养足了精神便要向着更远的目的地奋力飞去,没有工夫顾盼流连。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我总算还是决心要在故乡安顿下来。眼见着年关将近,家里半点儿节日气氛也无,于是和朋友抱怨:“这年头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一点氛围也没有。”
朋友却不以为然:“一个人天天锁在屋里边过什么节?去外头多看看闹热。”
过年不都是在家团圆,还能玩出什么花样不成?我虽忍不住腹议,却也觉得妄下论断并非明智之举,决定自己眼见为实。
正月初一这天,日头正盛,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人走在太阳底下跟洗了个热水澡似的,将本来就不多的寒意驱散得干干净净。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溜达,眯着眼睛透过缝隙看着街道两旁路灯上的大红灯笼。这些灯笼在阳光下色泽分外夺目,红艳艳的,倒也能品出几分年味来。城市里过年可不就这样,倒也算不得稀奇。
走着走着就快到宣化门,远远看过去一副簇新的对联十分醒目,横联的位置赫然写着“2019都江堰市民俗闹春城乡大拜年”。难怪道路两边人头攒动,原来还有这么个活动。可这“民俗闹春城乡大拜年”是怎么个闹法?从来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的我兴致盎然地凑起了热闹。四下一打听,原来这项活动办了好些年,已经成了每年春节的保留项目,这才惊觉自己果然是在家里面关太久了,有些脱节。正徒自懊恼,却听得一阵锣鼓齐天,大拜年开始了。
如果你让我以后回忆起这天,问我最喜欢这里面哪一个表演,我一定是难以抉择的。是两侧城门跃出的两条耀眼的金龙更为夺目,还是那摇头晃脑的“狮子”更得我心?想象自己也能坐上那个大红花轿,却也想和着乐鼓声扭秧歌。哎!眼见着那个撒红包的花车一路走过去啦!哎!眼见那几个好玩的大头娃娃走过去啦!一个个巡游表演精彩纷呈,叫人目不暇接。直到巡游的队伍渐渐远了,我都还有些意犹未尽。
顺着人流向着玉垒山方向漫步。到了杨柳河边上,又有一大群人在此驻足。原来是戏台上在唱着川剧。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四川人,我很少听川剧也听不太懂。传统戏曲对于多数当代人而言也许都有些陌生,然而此时此刻却有不少人站在台底下听戏,神情专注而认真。或许在骨子里,我们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无限向往和眷恋。戏台搭建在杨柳河,河边垂柳还未新发,旧的叶子也未落完,偶有和风吹拂,显出几分柔软暖和,不复之前萧瑟的模样。戏台边上的游人越来越多,台上川剧演员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我没有再停留,打算去看看还有什么别的好玩的。
一路走到南桥,看过了熊猫跳舞又看到了巡游的队伍,站在桥上往离堆公园方向一瞅,真是人山人海。我一向是个喜欢清静的人,竟然也不觉得烦躁,反倒是喜气洋洋,倍感新鲜有趣。大约是热闹和吵闹终归是有所不同。若是说一个地方热闹,那一定是有乐子可寻;单单是人多喧闹,那必然惹人厌烦。
看够了热闹,我又将目光投向桥底下的岷江水。这么多年过去,这城市不停变幻着模样,唯有这水从未变过。江水一如既往干净清透,不知疲倦地奋力奔流,从千年前奔流至今,像一个长不大的少年人,充满了活力与生气。既古老又青春,这大概也是这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和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我踱着步子往回走,途经一个烤肉摊,被馋人的香味留住了脚步。坐在一边等烤串的时候,又来了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带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中间那个丈夫留着小胡子,胡子末梢向上翘起,操着一口北方口音:“给我来三串烤肉,都别放辣。”
“好咧!”烤肉的小哥干脆地答应了,熟练地翻动着架子上的烤肉,一边嘴上闲不住,和人摆起了龙门阵。
“你们这是外地来旅游的吧?”
“是啊,家在山东那边儿呢!”
两人的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那小男孩在一边扑着肥皂泡,倒也自得其乐。
“三串烤肉好了!”话音未落,我和那个留着胡子的男人不约而同地伸出了手。烤肉的小哥也看乐了:“大哥,你慢点,你的我还在烤着呢。”
我也笑着接过了我的烤肉,对他说:“一会儿就好了,新年快乐呀!”
那男人丝毫不恼,也笑呵呵地回了句:“新年快乐!”我的心情顿时变得极好,走在阳光铺满的步行街上,只觉得一切都十分明媚耀眼。
过年真好。(李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