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2/11/003438.html

等待处理…

春节二题

作者 林赶秋
点击量:54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过春节的要义

古往今来,四面八方,过春节的风俗林林总总,但主要的目的,用一句成语便足以表达殆尽,那就是:“除旧布新”。人们始终深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如今过春节,不兴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了,只普遍保留了掸尘扫房的习惯。《清嘉录》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这里指的是清代苏州及附近地区的叫法。清代成都则称为“打扬尘”,时间在腊月十六日之后。尘谐音陈,即打扫掉家里的尘土,寓意“送陈”“除旧”。除尘后,要尽量保持干净,因为新年乍到,就不方便打扫了。民间认为,大年初一扫地会带走“财气”;有些地方甚至“破五之前不扫地”,宁愿把垃圾打包装在家里,也不往外倒。

布新,也要在除夕之前进行。据《成都通览》,至少有这么几项:“办新衣,买新帽,制新鞋袜”。提前准备好崭新的衣帽鞋袜,只为在正月初一这天穿戴起来,新年新衣新气象,不光拜年时有面子,自己身心也愉悦。其实,这些不仅仅是清代成都过年才有的讲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哪怕在偏远山区,儿童过年,也是非常渴望有新衣服穿的;后来条件好了,平常也能穿,这样的愿望才慢慢淡了。

忙里忙外地除旧布新,等到一年最后一天,阖家就可以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吃团圆饭了。然后,“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此种《东京梦华录》描写的宋代开封过年习俗,现在很多地方仍延续不替,说是为了第一时间迎新纳吉。

●第一副春联的署名权

春节诗之著名者,莫过于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现在不再饮屠苏酒了,但放爆竹、换桃符仍是过年的重头戏。桃符即春联,在宋代腊月里有专门的“桃符市”。

《全唐诗》收了一首《孟蜀桃符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某博物馆的展板上说:“此联为历史上第一副春联,相传为后蜀皇帝孟昶作于公元964年除夕。”这个传闻值得商榷。

阮阅《诗话总龟》引《谈苑》云:“辛夤逊事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将致讨之前,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夤逊题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二年即965年,后蜀亡国。辛夤逊降宋,为宋太祖所赏识。《谈苑》作者杨亿(974—1020)的生活年代去后蜀时不远,其记载应当可信,成都人辛夤逊才是这副春联的原创作者。

不过,中国有个主笔、主编署名的传统,比如“吕不韦《吕氏春秋》”,“昭明太子《昭明文选》”。辛夤逊是孟昶的下属,不少古籍把他的著作权转送给孟氏,也在情理之中。

上一条:压祟与压岁
下一条:最美味的团年饭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