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8-10/19/000055.html

等待处理…

“灌区映像”北稻喜迎丰收
循环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洪伟 刘晓 文/图
点击量:77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时值深秋,五谷归仓,各地的稻谷早已收割完毕。但在我市精华灌区“灌区映像”项目的大田展示区内,仍是一片收割的繁忙景象。10月13日,最后几个北稻品种完成收割,整个“灌区映像”210亩“北稻南移”项目试验田喜获丰收,标志着“北稻南移”项目在我市试种成功,今后都江堰精华灌区也将盛产东北大米。

水稻专家与农户共享“北稻南移”丰收喜悦

10月13日一大早,聚源镇三坝社区村民王光术便和同伴们在田里忙活开了,趁着天气好,大家麻溜地开始收割田地里成熟的北稻。王光术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是第一次试种这个北方水稻,它们生长期更长,要稍微晚熟一些,和以往的杂交稻相比亩产量要高,你看它们稻穗饱满也不容易脱落,大家都说吃起来口感很好。”

眼前这一片北稻收割完毕,整个“灌区映像" 210亩“北稻南移”项目试验田的收割就接近尾声了。作为项目的技术把关人,国内著名育种专家周晓东这几天带着他的团队驻守在试验田,忙着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周晓东拿起一株沉甸甸的金黄稻穗,给记者介绍,“这个稻最大的优点是稻杆粗壮,不易倒伏,在这里试种我发现病害也比较少,一般来说这在东北也是不常见的;当时我们考虑到都江堰市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且水利工程灌溉系统发达,应该适合东北水稻的生长,现在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据悉,此次引进的北稻采用直播方式,较为简单省时,病虫害很少,田间管理也很方便,试验成功后亩产量还要逐年提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又一新选择。今年让王光术感到欣喜的,除了田地里的丰收,还有揣进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获。依托“灌区映像”内“北稻南移”项目的实施,他和乡亲们将土地流转用于栽植北稻,既服务于项目建设,也让大伙儿有了新的增收渠道。王光术笑呵呵地说:“现在我们除了每年能收到土地租金,在‘灌区映像’打工上班,最低工资每天12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好几千。”

村民们忙活了一上午,收割完毕,趁势在这田地间摆起了饭桌,刚蒸熟的米饭冒着香喷喷的热气。为了见证这丰收的时刻,专家团队和村民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饭来,大家都争相品尝着这自家田地里长出的东北大米,口感糍糯,饭香扑鼻,而这也正是“北稻南移”成功的喜悦滋味。

在周晓东看来,北稻南移入川,从国家粮食战略讲,意义非凡。接下来,他和团队将根据今年播种下的136个北稻品种的适应性、品质、产量,择优选育出最适合都江堰市生长的品种。

对于“北稻南移”项目下一步计划,周晓东介绍说:“经过这一年实验以后,我们认定这个北方品种在都江堰生长的条件要比南方其他地区甚至包括北方部分地区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目前从检测的成活率来看均在80%以上。我们计划通过3年的改良和试验,争取到2020年实现最优品种的审定和大面积推广,造福精华灌区人民。”(下转2版

上一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一条:高标准建设成都康养旅游综合功能区,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都江堰实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