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乐盈巧 文/图
“今天的党日活动真是有新意又有意义!”龙池镇机关党总支书记杨荣根感叹道。9月29日上午,龙池镇100余名党员聚集在云华社区的“耕读苑”内,开始了每月一次的固定党日活动。活动中,党员们了解了“耕读苑”的功能并亲自体验了一番,随后又到了南岳社区,观看了十女办学的视频,了解其背后的感人故事。
据悉,龙溪片区大部分群众居住在龙溪场镇和谢家坪集中聚居区,因灾后重建住房房源分布等因素,社区之间群众存在混居的现象。 2010年“8·10”、“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区域内道路严重受损,造成交通体系基本瘫痪,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2014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三镇(乡)合一后,老龙池行政中心的撤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整个片区群众办事难、社会治理管理难和产业发展难等问题。今年,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过程中,为方便管理和群众办事,龙溪片区云华社区党支部提议建立龙溪片区大党建联席工作制度,支部与支部之间直接合作,探索出了“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方式。2个月前,龙池镇龙溪片区建立了党建联建支部联盟,简称五支部,分别是查关社区党支部、东岳社区党支部、南岳社区党支部、栗坪社区党总支、云华社区党支部,党员共计173人。如今,2个多月过去了,龙溪片区的党建联建工作机制已初见成效。
共建“耕读苑” 为群众“一站式”服务
云华社区的杨长清,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平日里自己想要到政府或者是政务中心去咨询、办理业务,十分麻烦,“我们社区距离龙池镇政府有15公里,我每次想要到政府去,只能乘坐经过社区的班车,每天只有3趟车,每趟车要坐40多分钟。要去市政务中心就更不方便了。”杨长清说,如今啊,社区有了“耕读苑”,社区和附近的居民可直接在“耕读苑”里办理业务了,非常方便。
据云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程翔介绍,社区里有很多居民都有和杨长清一样的困境,所以,为了方便居民的管理和居民办事,龙池镇在龙溪片区改建了一座“耕读苑”,再引进一台政务服务一体化办公设备,让龙溪片区的群众可以通过系统直接申报或办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做到“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跑一次。
“耕读苑”位于龙池旅游路与瑞龙路交叉口,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初建于“5·12”地震后,当时取名为“守望吧”,由于2010年特大泥石流荒废至今,龙溪片区五支部探索出“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方案后,于今年1月初选定当时名为“守望吧”的阵地着手改建,历时3个月最终建设成为现在的“耕读苑”综合性党员志愿服务场所。“‘耕读苑’现在有便民服务惠民行动、法制咨询、党员志愿者服务之家、宣传服务、道德讲堂、党建联建组织活动阵地、农村创新创业辅导中心和文化学习场所7个功能。”张程翔说。
共治小区环境 “楼长”起了大作用
“龙溪片区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地域面积广,人口不集中,整个片区在管理工程中一直存在着管理难的问题。”说起之前的种种问题,龙池镇党委副书记李洁很是感慨,除了管理难问题,该片区还存在居住混乱、人居环境差等问题。
据悉,该片区由于群众混居,往往一栋楼里住着至少4个社区的群众,社区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推诿等现象,干部群众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最终导致小区管理混乱,公共区域划分不明确等乱象。五支部建起来后,大家都集中起来想出了一条解决该问题的办法,选出楼长,实行“楼长制”来规范小区管理,并确定出每栋楼的责任党员进行监督。
张程翔告诉记者:“实行‘楼长制’,目的是让群众自己来管理自己,这样群众心里更容易接受一点,效果也会更好。慢慢地,群众也就有了配合管理的心态了。”随后,记者跟随张程翔走进了云华社区的居民小区,眼前看到的是整齐停放的车辆和干净整洁的环境,还有不少居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共享教学基地 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基层发展的源头在支部,只有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强了,才会有发展的活力与劲头。”龙池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人大副主席王涛说,党建联建也为龙溪片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据悉,龙溪片区共有专业农业合作社16个,以种植茶叶、魔芋、“三木”药材、猕猴桃为主。目前云华、东岳、栗坪、南岳、查关社区突出组织牵头产业发展,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的运行模式,通过5支部党建联建微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农民夜校等平台,5个支部共同组织片区农业合作社成员参加。同时,在合作社生产过程中,党员要认领党员责任田,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建引领,龙溪片区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农农合作、农旅合作、农商合作、农专合作多种合作方式,将传统的销售模式逐渐向一、三产业互动农旅相融和电商营销模式转变,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我们根据龙溪片区种植户的需求,邀请到相关的专家、企业负责人和种植户中经验丰富的人来为所有种植户现场授课,为他们讲解种植经验、共享销路,以此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王涛说。
云华社区的杨富贵长年种植魔芋,今年的魔芋产值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0%。他告诉记者:“自从社区有了教学基地和专家授课,我在种植魔芋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技术,共享教学基地真的为我们种植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免费学习平台。”